• 期刊首页
  • 期刊导读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导读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综合新闻

  • 编辑之友论文指导(论文修改稿指导)
  • 我想报考事业单位
  • 秘境之眼·人类之友日历|强脚树莺:情歌高手,难
  • 秘境之眼·人类之友日历|小灰山椒鸟:水墨画里飞
  • 秘境之眼·人类之友日历|鲇鱼:被人误解最深的鱼

通知公告

  • 编辑之友版面费是多少
  • 《编辑之友》投稿方式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知识类信息,收藏即学会了么?(2)

来源:编辑之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26日 17:02:56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在微博、小红书、知乎等中常会发现收藏的信息几十上百,可最后连自己都忘记了自己收藏了哪些信息。用户就在这种无意识地状态下不断增加新的信息,

在微博、小红书、知乎等中常会发现收藏的信息几十上百,可最后连自己都忘记了自己收藏了哪些信息。用户就在这种无意识地状态下不断增加新的信息,使得收藏的数量越来越多,产生了信息囤积的现象。

图片源于网络

囤积本来就是一种适应性行为。从蚂蚁、粪金龟,再到鼠类和人类,许多物种都以囤积食物来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也就是说,囤积行为是以应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本能反应,动物是把囤积食物作为应对多变的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那么,人类所产生的囤积信息这种行为也是为应对易变的环境所做出的本能反应。[4]

这种行为的背后反映了人对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失控感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在收藏的过程中,网络媒介的使用技术帮助人们挣脱肉体这座“牢狱”,化身为“神经漫游者”恣意驰骋于虚拟空间。知识情境的创建[5],让我们拥有无限的可能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

但是,在“收藏从未停止,学习从未开始”这个大众名言背后,反映了当前大众的一些心理:

1)创造性的自我提升

用户的收藏行为,并非是漫无目的地展开,而是以自我为坐标轴,以自我能力、目标为导向向四处搜寻。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不同,搜寻的方向结果都是不同的。这种独特的行为最终就是为了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2)懒惰、便捷心理

“十分钟速成”“0成本”科学高效”等标签,能够非常迅速地抓住受众眼球。在现在一个碎片化、高效的时代,人往往都会选择直接、高性价比的方式去选择所要接受的信息,想以此获得高回报。

3)对知识的崇拜

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知识就是权力,社会秩序就是掌握知识的人凭借知识话语对不掌握知识的人的规训。[6]

这里强调了其结果,拥有知识的人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可以改变人的认知。分析这其中的关系,或许可以发现人们所信服的不是拥有知识的人,而是这人所拥有的知识。以及自己拥有这知识时的想象中的自己。

4)掌控信息,向信息求取安全感

各平台上设置的“收藏”这类保存性功能或许就是为此而设计。各类速成课、技巧方法等信息的大量充斥,一时大量的信息不易完全消化和吸收。很多对当时感兴趣的信息产生不愿意放过的心态,收藏这一功能就为受众提供了很好保存的途径,贴合了将信息可控于掌中、随时回头学习查看的心态。

2. 收藏即学会:想象的在场与行动的缺席

看到了许多我们可以以此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技巧,也收获许多对自己来说有价值的信息,但时间、精力有限,在收藏活动过程中又出现出了“收藏即学习”“收藏即学会”“收藏即省钱”等“收藏即……”的网络语言。这些都将收藏这一行为直接向结果转向,省去了中间的行动过程。

图片源于网络

依靠于媒介技术,我们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当我们与媒介产生连接时,我们与媒介产生了一种从离身到具身的转变。具身既是我们的身体向周围世界的“外化”,也是周围世界向我们身体的“内化”。[7]这种转变让我们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媒介成为了自身的一部分,自身也因使用媒介而忘却周围的环境以及身体的各种动作反应。

“收藏即学习”等这一系列短语的出现,实则是用户身体观念被淡化,是媒介与人具身性的现象之一。用户将“收藏夹”与自己的身体联系了起来,而产生的一种“将知识收藏于收藏夹,就像知识装进了人的大脑”的学习幻觉。

“收藏即学会”也许是无意使用,又或是有意调侃,都形象地表现了一种快节奏现代生活方式。当大众有意或无意地使用这个词时,其实都是对所收藏的信息产生了某种情感联系,从而产生了对未来运用、吸取该知识后所达到的“理想中的我”的想象,以此取得情感上的满足。

这类词组的创造,一方面是人本身对信息囤积行为的一种极端化认识,是背离了收藏的初衷即获得知识的一种无奈调侃的反映;另一方面是媒介与人的相融,使个人意识忽略了人自身的能动性,将所收藏之物内化于大脑,成为了个人的所有物,产生了短暂的“已学习”“已学会”的满足感。

媒介搭建了让用户能够随时获取知识的场景,为用户学习提供了“物质保障”。

文章来源:《编辑之友》 网址: http://www.bianjizhiyouzz.cn/zonghexinwen/2021/0826/360.html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上一篇:人格 文章 风骨——读余昌谷先生《春播秋收文论
    下一篇:短视频都能倍速播放的时代,我们需要思考些什

    编辑之友投稿 | 编辑之友编辑部| 编辑之友版面费 | 编辑之友论文发表 | 编辑之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编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